任淦庭,字缶硕,原名干庭,号石溪、聋人、大聋、漱石、左腕道人、左民,江苏宜兴人,陶刻大家,左右手能同时篆刻。他的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,是当之无愧的陶刻大家。
任淦庭的祖父在大浦镇做南北货的生意,商铺叫裕泰字号,祖父过世后,裕泰字号传给
任淦庭决定到吴德盛学紫砂刻字。离家的行李是大嫂亲手为他打点的,临行前母亲又仔细叮嘱一番让他努力上进。学徒的生涯开始了,任淦庭每天都要在师傅的指导下刻字练习,刻完一个字就要检查,直到熟练为止。虽然学习过程很辛苦,但任淦庭却很有耐心,进步也很快。
任淦庭终于学会了,他的刻字功夫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,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赞赏。后来,他成为吴德盛陶器行的书法家,也是这个时候任淦庭开始学习使用右手刻绘。任淦庭原是左撇子,故他的别号中有左腕道人、左民等。据说那时为了生产效率等原因,吴汉文便要求他练习使用右手。
任淦庭经过刻苦训练,竟然成功的学会了。特别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,或是在成对器物上作飞禽动物时,任淦庭能用左手画正面,右手画对称面。这样刻出的作品特别对称,是紫砂陶刻界独创的绝技之一。
到他20岁上下时,刻字的功夫已经在行业里小有名气。那时任淦庭最畅销的一件作品,就是一只刻上整篇心经的小杯子。小小一个茶杯,刻上268字的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一个就能换来2块大洋,再加上别的收入,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可观。
然而,任淦庭的生活并不总是顺心。几年后,日本人来了,战事艰难,时局动荡,吴德盛遭受日军飞机轰炸而夷为平地,任淦庭被迫离开二十余载苦练成艺、刻骨铭心的吴德盛。时宜兴窑场败落,陶器行业十分萧条,任淦庭无活可干,流落乡村,以卖书画糊口度生。没有了稳定的收入,日子过得艰难,自然也不抽了。
直到1943年以后,窑场渐有恢复,任淦庭受聘于蜀山毛顺兴陶器